津巴布韋政府近日發(fā)布文件稱將收緊出口管制,禁止含鋰礦石和未提煉的鋰出口,而津巴布韋擁有非洲最大的鋰礦床,有望在未來供應全球20%的鋰需求。
財聯(lián)社12月26日訊(編輯 馬蘭)根據津巴布韋礦產和礦業(yè)發(fā)展部的一份文件,自12月21日起,津巴布韋政府將對原鋰的出口實施嚴格限制。
據該部部長Winston Chitando稱,除非獲得部長的書面許可,否則津巴布韋礦商不得將任何含鋰礦石或未經提煉的鋰金屬從津巴布韋出口到其他國家。
津巴布韋政府解釋稱,此舉是為了遏制黑市銷售并防止數十億美元的礦產收益流向外國公司。津巴布韋政府希望依靠礦產償還近140億美元的外債,并實現成為中高收入經濟體的愿景。
全球未來的最大鋰出口國之一
津巴布韋擁有非洲最大的鋰礦床,其硬巖鋰儲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在充分開發(fā)鋰資源后,有望滿足全球20%的鋰需求,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金屬出口國之一。
而礦產也是津巴布韋收入的主要來源。其礦產出口占該國總出口收入的60%,采礦行業(yè)的收入則占到GDP總值的16%。
但非法出口卻讓該國蒙失巨大損失。據報道,2015年,由于當地小規(guī)模企業(yè)和跨國公司的非法貿易,該國預計損失了120億美元。
津巴布韋總統(tǒng)Emmerson Mnangagwa此前表示,成群結隊的手工采礦者被高價吸引,進入廢棄礦山挖掘含鋰巖石,并通過津巴布韋的鄰國出口。
礦業(yè)部副部長Polite Kambamura則指出,如果津巴布韋繼續(xù)出口原鋰,該國工業(yè)將得不到發(fā)展。津巴布韋希望在國內發(fā)展鋰電池,構建自己的工業(yè)體系。
但津巴布韋這一禁令并不適用于鋰精礦的出口。據Kambamura稱,正在津巴布韋建設加工廠的礦業(yè)公司將被排除在該禁令之外。
據媒體解釋,中國三大礦業(yè)公司——浙江華友鈷業(yè)、中礦資源集團和誠信鋰業(yè)集團,就不在受限之列。
這三家公司過去一年中收購了津巴布韋總價值6.78億美元的鋰礦和相關項目,并在當地建設了加工廠參與開發(fā)礦山,這將使他們不受禁令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