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針對村民舉報三門峽錦江礦業公司的礦區存在非法盜采、在黃河濕地保護區傾倒廢棄物,河南三門峽陜州區自然資源局進行現場核查后作出通報。
陜州區自然資源局負責人介紹,經過市、區執法人員進入礦區、黃河濕地保護區現場核查,村民舉報盜采的位置,在2019年、2021年因為盜采被處罰后,遺留了礦坑痕跡,其中部分已完成治理,另一部分正在進行治理,原開采面沒有再擴大;村民舉報的在黃河濕地保護區內傾倒廢棄物,大片土層在山坡裸露、滑坡,經核查,這些區域曾做過生態恢復治理,并且經過了相關部門驗收,“在原地進行了土層覆蓋,因為坡度、雨水沖刷原因,土層出現了山體滑坡,看上去像是傾倒了廢棄物”。
該局工作人員介紹,2018年6月巡查發現三門峽錦江礦業龍潭東一采區涉嫌越界開采,經過核查、鑒定,造成礦產資源破壞價值人民幣483184元。該公司于2019年02月繳納罰款共計628139.2元,退回批準范圍開采。2021年8月26日,案件線索移交公安部門處理。
2021年2月,陜州區自然資源局信息核查時發現,該礦3采區存在超范圍開采情況,經過勘測,該公司越界開采出鋁礦750噸,并以每噸190元坑口價銷售,責令該礦企退回批準開采范圍,沒收越界開采礦產品所得,并共計罰款178125元。該公司繳納罰款后,該礦區一直停產未再開采。
該負責人介紹,兩次越界開采的面積數據尚不清楚,“處罰的依據是實際越界開采的礦產品數量,可能他從地面往下采挖的大部分空間只是土方和石頭層,這些不計入統計”。
該負責人介紹,2022年4月開始,陜州區自然資源局、應急管理局等部門聯合籌集200萬元,鼓勵村民、市民對非法開采、破壞環境等情況進行舉報,單條有效線索獎金都在3000元以上,“希望把群眾發動起來,與職能部門一起對采礦進行有效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