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引發廣泛關注的山西忻州代縣精誠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精誠礦業”)瞞報事件又有新進展。
2023年10月17日,山西省應急管理廳官網發布了精誠礦業“9·1”較大坍塌事故調查報告。調查報告認定,該起事故是一起較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9人被建議追究刑事責任。
精誠礦業成立于2011年,于2016年驗收合格轉入生產運行,后于2018年進行資源整合,由原“精誠鐵礦”和“程林鐵礦”合并構成礦區,經營范圍包括鐵精礦粉銷售和鐵礦采選。整合后礦區面積2.789平方公里 ,儲量1960.08萬噸,生產規模60萬噸/年。
2022年9月1日5時許,精誠礦業Ⅰ采區2號排土場發生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約1013.16萬元。事故發生后,忻州市政府成立了事故調查組,對該起事故進行調查。
期間,2023年6月29日,中國新聞周刊報道稱,自2007年至2022年“9·1”坍塌事故發生,精誠礦業瞞報多起礦難事件至少涉及17名礦工。其中,僅在“9·1”坍塌事故發生前兩個月就有至少3名礦工死亡被瞞報。
對此,2023年7月12日,山西省政府成立精誠礦業“9·1”較大坍塌事故調查組,省紀委監委成立追責問責審查調查組,對該起事故進行提級重新調查。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金湘軍曾強調,要嚴肅追責問責,對存在的失職瀆職和作風問題、腐敗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遷就。
7月30日,“山西發布”微信公眾號發布《關于代縣精誠礦業礦工死亡瞞報事件調查處置情況的通報》(簡稱《通報》)。
《通報》稱,調查組對精誠礦業2003年8月成立以來近20年間的生產安全事故進行了起底式核查,經查明,到2022年發生“9·1”滑塌事故前,精誠礦業先后瞞報生產安全事故40起、死亡礦工43人。其中,報道所附的17人名單和提及的1人,全部查實。
公安機關已依法對包括精誠礦業主要負責人潘某某、王某某在內,涉嫌不報安全事故罪、重大責任事故罪、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的28名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紀檢監察機關已對16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的公職人員立案審查調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針對“9·1”坍塌事故,調查報告指出,該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精誠礦業Ⅱ采區擅自對位于Ⅰ采區2號排土場下方的Fe3礦體進行地下開采,形成采空區;精誠礦業Ⅰ采區在2號排土場1890m平臺擅自建設干選廠,且將干選后的廢石排入排土場;2號排土場未按設計要求堆排廢石,壓覆采空區;采空區頂板巖體裂隙發育、降雨匯水浸入裂隙,降低巖體強度。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引起采空區頂板局部逐漸冒落至突然坍塌,導致Ⅰ采區2號排土場內的干選廠1874m裝礦平臺坍塌事故發生。
調查報告指出,代縣精誠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未實現一座礦山由一個經營管理主體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和生產經營;在礦山儲量年度報告和采空區調查中涉嫌提供虛假資料;在未經設計批準的情況下,違規開采形成采空區;以采空區治理名義違規違法組織生產,違法分包、層層轉包;違法在2號排土場內建設干選廠并投運,事故前發現事故現場周圍有地裂縫,未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
此外,有關監管部門對違法建設干選廠并投運的行為監管不力,地方黨委政府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不到位。
調查報告介紹,此次事故中,9人被建議追究刑事責任,11名企業相關責任人員和5家事故相關單位被建議進行行政處罰。紀檢監察機關依據事故調查報告建議,經審查調查,根據查明的事實和責任,依規依紀依法給予27名公職人員相應的黨紀政務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