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礦產資源報告》的數據顯示中,2012年至2017年,采礦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下降了40%,中國固體礦產勘查投入下降了60%,探礦權、采礦權數量更是大幅度減少,采礦業銷售收入和利潤攔腰折斷,礦業明顯呈現頹勢。上述數據都是官方正式公布數據,實際情況有可能更糟糕。再加之近年來礦產行業因產能過剩、環境污染等種種問題被人所詬病,礦產行業已經被人打上“夕陽產業”的標簽。
其實,何為“夕陽產業”
“夕陽產業”的官方解釋是“對趨向衰落的傳統工業部門的一種形象稱呼,指產品銷售總量在持續時間內絕對下降,或增長出現有規則地減速的產業。有著產品市場需求量下降、利潤規模急劇萎縮、產能過剩的基本特點。”
到底礦業是不是夕陽產業?礦天下平臺的觀點:并不是。
礦產資源在國內的需求仍然巨大,對國家發展依舊起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需求與利潤上,在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每年平均有著4%增速的情況下,在建筑、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對礦石的需求不減反增,礦石價格和利潤每年呈上升趨勢。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發展建設時期,無論是在基建領域還是科研領域,都離不開礦產資源。可以毫不夸張的說,礦產資源即是國家的命脈,擁有礦產資源,國家得以強大。中東地區戰火不斷,南海領域頻起事端,以美國為首的利益集團國,其居心可想而知。
國家對礦業有更富時代感的要求與期盼
能源清潔,環境友好是新時代國家賦予礦產行業的新要求。在產能上,凈2017年,國家就出臺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關于做好符合條件的優質產能煤礦生產能力核定工作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等13項法律法規以及行業通告,彰顯國家解決礦產行業產能過剩的決心。而在今年舉辦的G20大阪峰會上提到“進一步開放市場。我們即將發布2019年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擴大農業、采礦業、制造業、服務業開放。”礦業,正在被國家重視,未來更加開放的市場中,礦業市場一定會有更大的舞臺。
綜合以上,礦產行業,并非夕陽產業!
與高新技術的結合,未來礦業仍有無限可能(人工智能、互聯網)
首先是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人工智能近年來發展迅猛,各大行業陸陸續續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影響,礦產行業這種需要重型機械運作、勞動人員需求密集的行業同樣也不例外。全球最大的銅公司智利國家銅業公司啟動了丘基卡馬塔銅礦的地下礦項目,投資高達55億美元,設計將采用大量的機械化手段,減少1/3的勞工數量,從而大幅降低成本。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借助于智能化器械和管理系統,僅在礦業領域將會產生更多高端的就業機會。以往粗放的人工挖礦方式將大大革新,新的礦業從業者更多的是從事于系統管理、自動化技術、流程優化、環境保護類的高新技術專業人才。新的礦業從業者未來不但不會因為礦山艱苦的工作條件對礦業望而卻步,反而因為它巨大的發展潛能和高科技應用而歡呼雀躍。
與互聯網的結合。互聯網發展二十年以來,無數產業借助互聯網優化了產業結構,降低了人力、時間、倉儲、業務、交通等多方面的成本。2010年-2018年,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中國境內86%的行業已借助互聯網實現升級轉型,并且誕生了一系列諸如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人力、互聯網+教育、互聯網+汽車、互聯網+物流龍頭企業。
而互聯網+礦業,在礦天下平臺看來,有以下好處:
第一個,信息流通和獲取的便捷程度大大提升,利用互聯網,比以往更有效率地能獲取最新礦產行業信息
第二個,成本節省。以往礦石貿易、礦權交易、礦山器械等業務,無不需要漫長交易時間以及市場人員的開拓跟進來完成。利用互聯網相關平臺的優勢,能快速匹配到精準買賣方,縮短交易時間節省成本。
第三個,互聯網打破礦產行業多年來已固化的行業壁壘,讓信息更透明更直接,有助于企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增加營收。
總結
從上面可以看出,礦業,絕對不是夕陽行業!盡管現時國內礦產行業仍存在諸多例如非法采礦、綠植破壞、大氣污染、水源污染、礦山事故等問題,但隨著法律法規的完善以及高新技術的加入,請堅信,礦產行業將會越來越趨于規范與秩序,礦產行業也將會往高端集約方向轉型。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礦產行業日后還將會進行跨國合作,無限商機正等待著我們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