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普華永道發布《全球礦業報告2022》(《Mine 2022》)。其中,以全球上市礦業公司年終市值排名,世界前40大礦業公司于2021年度表現強勁,收入上漲32%,凈利潤驟增127%,市值增長7%。
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全球礦業的三大“寡頭”的優勢地位依然牢固,嘉能可也憑借其獨特的資源布局和運營體系,排名提升4位,升至全球第四位。
在國內礦企方面,中國神華繼續蟬聯中國第一的寶座,位列全球第五位。受益于2021年“銅博士”的強勢,紫金礦業全球排名上升1位,排名全球第11,天齊鋰業也受益于全球能源轉型的加快,關鍵性礦產的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的大環境,市值大幅提升,全球礦企排名也由37位,上升至全球第15位。
經歷了2021年的瘋狂,2022年,無論是煤炭的重新崛起,還是新能源關鍵礦種的持續火爆,中國三大代表礦企的“火熱”仍在持續,尤其受益于相關礦種價格的提升,各礦業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大幅提升。如天齊鋰業,2021年成功扭虧為盈后,其第一季度凈利潤達到33.28%,超過去年全年利潤,同比增長14.4倍。
用“財大氣粗”來形容上述三家礦業一點也不為過。但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國外寡頭們,比中企還要財大氣粗。
穩坐全球礦業“頭把交椅”的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其2021年下半年的凈利潤便達到了94億美元,以目前匯率計算,其半年凈利潤約629.988億元,相當于中國神華加上紫金礦業兩大中國礦企2021年全年凈利潤之和。
如果看全年的數據,可能還多少有些心痛。必和必拓全年凈利潤約168.24億美元,按照目前匯率,折合1127.54億元,另一家礦業寡頭力拓,其2021年銷售收入為 634.95億美元,凈利潤由2020年的97.69億美元同比激增115.9%至210.94億美元,折合1413.72億元;淡水河谷2021年凈利潤為224.45億美元,同比增長359.84%,折合人民幣約1504.26億元。
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鐵礦石寡頭全年凈利潤達到404.52億元,而2021年全國鋼鐵行業總體效益創歷史新高,其實現利潤總額達到4241億元,也僅僅與三大礦山相當。
營業收入方面,中國三大礦企或許能一較高下,但與這些寡頭們比凈利潤,中國三大礦企,差得還很遠。
目前,手握大量現金的礦業寡頭們正快速推進礦山新老更替、智能化發展和謀求新能源礦種的布局,如力拓在6月15日宣布,其在西澳皮爾巴拉礦區十多年來的首個綠地鐵礦項目庫戴德利(Gudai-Darri)于出產首批礦石,礦山服務壽命預計超過40年,年產能4300萬噸,將支持皮爾巴拉混合礦的未來生產。
同時,力拓通過無人駕駛卡車、自動火車和鉆機,以及世界上第一批無人駕駛灑水車,機器人礦石取樣實驗室、全員現場移動設備和固定工廠的數字資產等,這些技術與數據分析的結合,使庫戴德利項目的成本再次降低,市場競爭優勢明顯。
在新能源礦種布局上,力拓、淡水河谷、必和必拓都將調整產品組合作為低碳轉型的方向,重點是銅、鎳等資源品。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韓慕睿稱之為“面向未來的資源產品”,力拓首席執行官石道成則稱要“打造符合未來需求的資產投資組合”,淡水河谷提出了“基本金屬業務轉型”作為核心戰略之一。
近兩年,寡頭們凈利潤的暴增將成為其鞏固地位的最大依仗!
而對于中國礦企而言,不斷的投入下,“做大”的目標已然實現,但如何“做強”,獲取更大的回報,還值得中國礦企們不斷的思考、追求和突破。祝中國礦企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