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國央地協同有效實現找礦突破
新華社2月14日電,通過中央公益性勘探引領、地方及商業勘探跟進協同,全國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取得一系列扎實成果。
記者近日從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在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中,中央公益性工作有效引領,在三門峽盆地鉆獲日產17立方米自噴高產工業油流,促進我國中小盆地油氣勘查;在柴達木盆地北部鉆獲日產8586立方米含鉀深層鹵水,有望形成億噸級鉀鹽資源接續基地;在新疆阿爾金累計新增螢石資源量3000萬噸、氧化鋰資源量70萬噸,鞏固了大型資源基地建設基礎;在鄂爾多斯盆地涇川地區深部探獲大型砂巖型鈾礦;西藏陸相火山巖中發現首例高硫淺成低溫熱液型金礦。
地方和商業性勘查工作多點突破,四川雅江探獲鋰資源近百萬噸,是亞洲迄今探明最大規模偉晶巖型單體鋰礦;山東萊州西嶺金礦新增資源量近200噸,為國內發現的最大單體金礦床;西藏多龍、雄村等新增銅資源量2400多萬噸,奠定了世界級銅礦勘查開發基地的資源基礎;新疆若羌新增鎳資源量20萬噸以上;云南鎮雄新增磷礦石資源量27.6億噸;廣西靖西錳礦、湖北大冶鎢礦、黑龍江嘉蔭鈾礦、山西孝義鋁土礦等取得重要進展。
02 2023年我國主要再生有色金屬品種產量達1770萬噸
新華社、天眼新聞、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訊,2023年我國主要再生有色金屬品種產量達1770萬噸,同比增長6.95%。其中,再生銅產量395萬噸,同比增長5.3%;再生鋁產量950萬噸,同比增長9.83%。
再生金屬是指以廢舊金屬制品和工業生產過程中的金屬廢料為原料煉制而成的金屬及其合金。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陳學森介紹,2023年我國再生金屬產品產量穩步增長,產業規模化、規范化程度不斷提高,再生新材料研發能力進一步提升,產品應用范圍不斷擴大。
“展望未來,隨著制造業對再生金屬原料和制品的需求持續增長,產業發展將保持穩定向好的態勢,質量效益將不斷提升。我們將繼續推動有色金屬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積極貢獻。”陳學森說。
03 煤礦新規提高企業違法成本
中國礦業報2月8日訊,國務院新聞辦近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煤礦安全生產條例》有關情況。記者獲悉,《煤礦安全生產條例》(下稱《條例》)的頒布和實施,有利于全面規范煤礦安全生產工作,進一步落實煤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進一步強化監管監察職責,對促進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具有重要意義。
在提高罰款數額下限方面,《條例》在保持與《安全生產法》等法律銜接的基礎上,提高了對煤礦企業、企業負責人違法行為的處罰下限。在嚴格停產整改要求方面,《條例》規定,對存在重大隱患仍然進行生產的,應當停產整頓;存在安全違法行為逾期未改正的,應當停產整頓。停產整頓煤礦應當制訂整改方案,監管部門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向社會公告停產整頓煤礦名單,并按規定組織復產驗收。在加大關閉力度方面,對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擅自生產、3個月內2次或者2次以上發現有重大事故隱患仍然進行生產、現有技術條件難以有效防治重大災害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條例》將其列入依法關閉的情形。
04 我國首次在9900米深度取出巖石樣品
央視新聞2月16日電,截止到當天上午9時,我國首口萬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鉆井深度達到9940米,距離萬米大關還剩60米。深地塔科1井在突破9900米時,工作人員在這一深度取出了巖石樣品,這也是我國首次在9900米深度獲得巖石樣品。
巖石樣品是鉆頭破碎巖石后由鉆井液攜帶到地面的,地質人員撈取、清洗、晾曬之后進行選取,通過分析這些樣品,可以實時獲取地層深處的巖石信息。
這口井開鉆以來,已采集獲取8000多份珍貴的地下巖石樣品,反映了從6000多萬年到5億多年前古老的地質信息,為深入研究塔里木盆地沉積演化和油氣成藏將提供第一手資源,同時為我國超深地層科學研究和資源勘查提供翔實的原始數據。
05 我國積極推進碳封存地質調查工作
新華社2月15日電,為服務“雙碳”目標實現,我國積極推進碳封存地質調查及相關技術試驗并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目前我國持續深化碳封存機理、選址、監測等技術研究,探索開展人工干預增加巖溶碳匯試驗,推進陜北百萬噸級碳封存重大示范選址、黃河三角洲地質儲能先導性試驗。目前渤海、南黃海等重點海域碳封存選區評價已經完成。江西、山東探索開展沉積盆地咸水層碳儲存潛力評價與碳封存試驗。廣西首次開展地下河流域巖溶碳匯調查評價。
據介紹,2024年,我國將繼續開展地質碳儲碳匯國情調查,完成全國巖溶碳匯潛力評估;加強重點盆地碳封存潛力評價,圈定一批目標靶區;深化地表基質調查,啟動黃淮海產糧區、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等地表基質調查,帶動各省積極參與;實施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建設完善國家—區域兩級土地質量地球化學監測網絡。
06 河北省發現一處中型釩鈦磁鐵礦
中國礦業報2月7日訊,華北地質勘查局五一四地質大隊近日傳出消息,自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開展以來,該隊在河北承德地區探獲一處中型釩鈦磁鐵礦。
該礦床位于大廟-黑山鐵礦礦集區的東部,是典型的“大廟式”釩鈦磁鐵礦。地質技術人員通過低空航磁手段在該地區圈定出一處低緩磁異常,經分析研究認為,該異常與本區賦礦圍巖有很好的對應關系,應為礦致異常。后經鉆探驗證,在地下200米~400米的中深部發現了釩鈦磁鐵礦盲礦體。通過進一步工作,目前,該礦床查明資源量已超千萬噸,達中型規模,而且深部還有良好的遠景,其中釩鈦氧化物量達百萬噸,伴生磷礦物量數十萬噸。
07 鋰業巨頭西格瑪公司擬投資近1億美元,在巴西擴建鋰精礦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