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專業我們已經介紹了不少,通過這些專業也認識了不少工學學科。
然而,作為與生產生活聯系最為密切的學科,工學內部也有部分學科,作為一級學科卻沒有對應的專業類。
比如,幾桶油所在的行業,對應的工學一級學科是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在本科階段就沒有相應的專業類,只能與礦業工程一起共同屬于礦業類。
當然,有的朋友會說,幸虧沒有成為獨立專業類,要不然一大堆石油天然氣相關專業聚集在一起,可能招生就更加困難了。
這種說法可能有些偏頗,但也的確說出了很多人的心思,因為礦業也好,石油天然氣也罷,現在真的并不是太熱門,甚至有點不招人待見。
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礦業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兩個一級學科上榜高校不過26所
為什么說這個礦業類專業不熱門呢?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可能透露出一些信息。
當然,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要知道什么是學科評估。這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按照《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簡稱學科目錄),對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進行整體水平的評估。整個評估是該中心以第三方方式開展的非行政性、服務性評估項目,2002年首次開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輪。
據統計,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參評高校28所,其中包括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18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根據前70%上榜的規定,礦業工程上榜高校26所。
如果礦業工程已經比較慘,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更慘一些,參評高校才共計10所,其中包括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7所中的6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也參加了評估。上榜的高校,則只有7所。
盡管學科評估結果,對于報考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有著更大參考價值。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說明這兩個一級學科在全國的集中度比較高,只有部分高校開辦,并不是那種可以推而廣之的學科。
礦業類專業對應礦業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兩個一級學科才只有26個高校上榜,說明這些學科專業真的算不上熱門。
不熱門不要緊,自己熱愛就行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礦業類專業都是工學排“第一”的專業。比如,在1998年專業目錄調整后,礦業類專業與地質類當時同屬于地礦類,仍然是工學排序第一的專業類。
到了2012年,本科專業目錄再次大幅調整后,礦業類作為一個專業類獨立了出來,不過排序已經靠后多了。就是在這一次,礦業類以基本專業加上特設專業的形式初步確定了下來。其中的采礦工程、石油工程、礦物加工工程、油氣儲運工程4個專業,屬于基本專業;礦物資源工程、海洋油氣工程屬于特設專業。
到了2022年5月的今天,礦業類專業的基本格局,與2012年保持一致。只是在2020年新增智能采礦工程,2021年新增碳儲科學與工程。
2012年調整之時,礦業代表性行業煤炭、石油天然氣,都已經顯露出疲態。想當年,在某些產煤大省,上個煤炭技工學校都擠破了頭;還有一些朋友,為了讓自己的兒女能夠進入石油天然氣行業,更是費了老鼻子勁兒。
如今,這股熱情還剩多少?但無論如何,小編相信一定還有人喜歡礦業類專業,特別是其中的石油天然氣相關專業。原因很簡單,雖然身處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趨勢大背景,但是煤炭、石油天然氣為代表的化石能源仍然有著巨大的需求,一定會有人看重其中的商機。
熱愛礦業,也要先知道各個專業到底都培養什么人才
在現有的8個專業中,最重要的是4個基本專業,大家要多了解之后再結合自身實際報考。至于特設專業,主要是為了某個行業或者某個應用場景需要而開設,真沒必要為了所謂的名字好聽而去積極選報。
采礦工程專業培養掌握金屬、非金屬等固體礦床開采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采礦工程師的基本能力,能從事礦區開發規劃、開采設計與施工、安全設計與監理、生產技術管理、科學研究等工作,培養富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技術及管理人才。
石油工程專業主要培養從事石油工程設計、科學研究與生產管理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具備較強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石油工程優化設計能力、石油工程技術開發、科學研究及石油生產的管理能力,能獨立進行油氣田開發方案和鉆采工藝的優化設計、石油生產工藝和提高采收率技術的開發研究等工作的應用型技術及管理人才。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培養掌握物理化學、流體力學、礦物學、選礦學、礦物材料,以及化工原理、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受到實驗研究、工程設計、生產管理、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訓練,能夠從事礦物(金屬、非金屬、煤炭)分選、礦物材料加工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內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油氣儲運工程專業培養具備工程流體力學、傳熱學、工程熱力學、油氣儲運工程等方面知識,掌握集輸系統、油庫和長輸管道的的工藝設計理論和方法,熟悉油品特性及其單相、多相管道流動理論,具有輸、儲專用設備的設計、選用和維修能力以及對現有油庫、集輸系統和長輸管道的生產工藝進行分析、研究和技術改造能力的高級工程應用型人才。
礦物資源工程專業不同的院校開設的培養方向有所不同,包括礦物資源開發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其實,說白了與采礦工程專業有所重合,籠統地可以說是培養具備較深厚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現代科技知識,能在規劃設計、生產經營、投資、管理、教育、科研等部門從事礦物資源開發、加工利用以及相關設施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專門人才。
海洋油氣工程專業培養具備一定的工科基礎理論和海洋法規基礎知識,掌握海洋鉆井、完井、采油和油氣集輸專業知識,可勝任海洋鉆井與完井、海洋采油氣、海洋油氣集輸等工作的設計、工程施工與管理工作的海洋石油工業鉆井、采油、項目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智能采礦工程專業培養系統掌握礦山資源開采與開發利用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采礦工程與軟件工程、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等采礦+智能融合的知識技能,能在礦井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智能采礦領域從事設計與施工、生產技術管理、安全監察及科學研究等相關工作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
碳儲科學與工程專業是重慶大學牽頭,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同時申報的本科專業,是針對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等環節培養高端人才的途徑之一。據牽頭高校重慶大學介紹,該專業將融入新工科理念,開展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碳轉化與合成原理、碳捕集原理與技術、碳監測與核算等核心課程,以及碳儲科學與工程前沿、碳資源循環學、碳經濟與金融等特色課程,多學科交叉,通專融合,未來能有60%至70%的學生可以進行學術深造,為國家‘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工業之母”就是“工業之母”,喜歡了就選擇了又何妨
小編特別認同礦業工程學界的說法,那就是礦業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行業之一,是當代社會的命脈,被譽為“工業之母”,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產業。
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人因“礦”而致富,這里的致富還不是小富即安的“富”,看看現實中有多少人對礦產資源感興趣,就明白這個行業有多么錢多多。
但是,由于工作環境特殊性,加上所屬行業的高強度競爭壓力,很多人并不看好這個行業,所以礦業類專業可能一直都不是什么熱門專業。
可無論如何,誰也無法否定這樣一個事實:正是一代代礦業和石油天然氣行業從業者的不懈努力,為我們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奠定了雄厚基礎。只不過,在信息化的今天,特別是生態環保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的今天,礦業和石油天然氣行業需要轉型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轉型、轉型如何更快一些,可以說有著不少課題需要探索,但絕不是開設幾個智能或者大數據專業就能解決,可能需要站在時代大背景下來認識、思考和推進。
最后,需要說一點兒,礦業和石油天然氣轉型發展,不光我們遇到這樣的難題,美國等發達國家目前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可能比我們還嚴重一些。
從這個角度講,也許礦業類專業未來的畢業生,很有可能成為世界級的專家。當然,想要實現這一點,必須有著濃厚的興趣作為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