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關于三年(2023-2025年)規劃和2030年發展目標綱要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并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重要內容提示:
1.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于2021年1月29日召開的第七屆董事會2021年第2次臨時會議審議通過了《公司五年(2+3)規劃和2030年發展目標綱要》,其中第一階段(2020-2022年)目標任務已圓滿達成;公司董事會適應內外形勢改變,修訂形成《公司三年(2023-2025年)規劃和2030年發展目標綱要》,并經2023年1月30日召開的第八屆董事會2023年第4次臨時會議審議通過。
2.本規劃綱要是公司根據未來戰略發展需要制定的文件,其中所涉未來規劃、發展目標等前瞻性的陳述,均不構成公司盈利預測,亦不構成對投資者的實質性承諾,其能否實現取決于宏觀經濟形勢、政策環境、產品市場價格、匯率變化、項目建設進度、運營管理等多種因素,存在不確定性。鑒于市場環境復雜多變,公司根據發展需要,存在對本規劃綱要作出相應調整的可能性,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一、過去三年規劃實施情況
2020-2022年,公司堅持“深化改革、跨越增長、持續發展”工作總路線,克服全球疫情持續反復,疊加世界政治、經濟及礦業形勢復雜嚴峻等多重挑戰,全面超額完成各項工作規劃目標任務。
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億元) 營業收入 歸母凈利潤 資產總額 期末市值
2019年 1,361 43 1,238 1,101
2022年 約2,700 約200 約3,000 2,601
增長率 約100% 約365% 約140% 136%
注:以上除期末市值外的2022年度數據僅為初步核算數據,具體準確的財務數據以公司正式披露的經審計后的2022年年報為準,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公司在全球礦業地位大幅提升,位居《福布斯》2022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第325位(較2019年上升564位),及其中上榜的全球金屬礦企第7位、全球黃金企業第1位;位居2022《財富》“世界500強”第407位、“中國500強”第53位。
主要礦種權益資源量(含儲量)及產量
銅(萬噸) 金(噸) 鋅/鉛(萬噸) 銀(噸) 碳酸鋰(萬噸)
資源儲量 產量 資源儲量 產量 資源儲量 產量 資源儲量 產量 資源量
2019年 5,725 37 7,238 86 1,887 41 2,978 56 974 41 1,108 44 1,861 263 /
2022年 14,468 387 1,207
增長率 26% 132% 58% 37% 14% 7% 678% 47% /
公司是中國控制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最多的大型礦業公司。與2021年行業數據對比,公司2022年末銅、金、鋅資源量可進位至全球上市銅企、金企、鋅企的第7、第9和第7位,新增當量碳酸鋰資源量位居全球上市鋰企第9位;過去三年,公司銅、金產量大幅提升,銅產量從37萬噸增至86萬噸,可進入全球上市銅企前6位;礦產金從41噸增至56噸,可進位至全球上市金企第9位。
二、公司面臨的形勢和挑戰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政治、經濟及礦業行業形勢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中國礦業企業“走出去”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礦產作為工業和能源的“糧食”,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關鍵地位被重新認識;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催生新能源革命加速到來,中國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為戰略性金屬礦產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中國多數關鍵礦產對外依存度大多都超過50%,關鍵新能源金屬中,銅對外依存度超過 70%,鋰對外依存度超過60%,新能源革命催生銅、鋰等金屬的需求。中國礦業政策變暖,礦產勘查和開發預期將步入全新機遇期,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正在成為新趨勢。
歷經30年“艱苦創業,開拓創新”,公司已形成了顯著的行業競爭比較優勢。一是公司綜合實力大幅提升,銅、金等主營礦種資源量、儲量和主要經濟指標屢創新高,位居主要上市金屬礦業企業國內領先、全球前10位;公司海外礦業類資源和主要礦產品產量及利潤全面超越國內;二是公司發展動能顯著增強,一批世界級重大項目接續建成投產,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快速布局,逆周期實現多個銅、金、鋰、鉬等世界級重磅資源并購投資;三是公司全球礦業競爭力大幅提升,以“簡潔、規范、高效”為特征的全球化運營管理體系初步形成,ESG(環境、社會及管治)體系建設有效提升,國際化人才聚集,紫金特色“共同發展”理念獲得項目所在國及社區的認同。
公司董事會認為,公司在前期高增長態勢上已形成較好發展基礎,但面向未來三年及到2030年戰略目標實現,仍存在差距,現階段公司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全球化與局限的國內思維及管理方式之間的矛盾”,需應對的主要挑戰有:一是大型跨國礦業高適配管理體系尚需完善;二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成為公司發展的重要任務和重大挑戰;三是投資和成本有逐年上升趨勢;四是大型項目拉動及關鍵要素增長貢獻有所減弱;五是全球化人才體系構建正在突破;六是海外投資運營風險應對能力應進一步增強。
三、2023—2025年規劃和2030年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提升戰略性礦產總量和全球市場份額,堅持礦業為主導,介入新能源礦產并適度投資新材料產業,強化創新引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提高 ESG可持續發展能力及全球礦業行業競爭力;以“提質、控本、增效”為工作總方針,深入開展“簡潔、規范、高效”為標準的體系改革,著力解決日益全球化與局限的國內思維及管理方式之間的矛盾,構建具有紫金特色的先進全球化運營管理體系;提升全球化人才、資本、金融、貿易、物流和文化相互協同能力,到2030年建成“綠色高技術一流國際礦業集團”,為全球礦業發展和人類美好生活貢獻“紫金力量”。
(二)戰略定位
1.全球化、項目大型化、資產證券化
堅持全球化發展方向,適度加大國內及周邊國家礦產資源投資布局,堅持抓大放小,重點發展和投資并購對公司未來有重大影響的礦業項目,爭取重大礦業資產并購重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高度重視新能源礦產,適度延伸相關產量產業,提高資產質量和效益。重視資本市場對公司發展的重大影響,與資本市場有機融合,優化資產結構和市場化程度,提升企業總體價值;逐步形成集團公司本部以主要礦業資產管理為主體,盡可能實現非主要礦種或業務板塊分拆上市,推動資產證券化。
2.專注礦業、資源優先、協同發展
堅持礦業核心基礎地位,專注銅、金、鋰等戰略性礦產資源和新能源關鍵礦種,兼顧超大型有重要影響力的其他礦種,適度延伸與礦業和新能源的相關產業投資,非礦類投資項目與礦產主業應有重大協同效應。堅持礦產資源優先戰略,全面加大獲取戰略性礦產資源投資力度,多方式并購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超大型戰略性礦產及現實產能,全面加強自主找礦勘探,為公司發展提供充足的礦產資源保障。推進資源優勢向經濟社會效益優勢快速轉化,重視與礦業板塊相關的非礦業板塊的協同發展,保障公司持續增長。
3.共同發展、綠色低碳、全面提升ESG水平
堅持開發礦業、造福社會的宗旨,為人類美好生活提供綠色低碳礦物材料,加大清潔能源產業投資;以2020年為基準年,到202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20%,到2029年單位工業增加值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38%,單位生產總值的能耗和碳排指標,達到國內行業領先水平和國際行業先進水平,2029年實現“碳達峰”,部分礦山率先示范實現“碳中和”,到2050年基本實現“碳中和”。堅持以國際標準提升公司環境、社會、管治(ESG)水平,全面提升安全與職業健康水平,推動礦業與生態環境高度和諧統一,提升綠色生態礦業國際品牌,彰顯國際化大型礦企的責任與擔當。
(三)2023-2025主要產量規劃目標
本階段是第八屆董事會及管理層任期,主要任務是基本解決現階段主要矛盾,基本建成全球化運營管理體系,基本解決國際化人才問題,主要經濟指標和ESG關鍵績效大幅提升,努力接近全球一流金屬礦業公司水平。采取堅決有效措施,實現已有礦產資源全面高效開發,產能穩步提升;項目投資并購和自主地質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實現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大型礦業項目或公司并購重組,顯著提升主要礦產資源量、儲量和產品產量,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取得重要進展,公司實力和增長質量顯著提升,建設投資和營運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新能源新材料取得重要突破,主要礦產品市場占有率和綜合指標進一步提升,公司在全球影響力、社會美譽度和行業認可度進一步提高,公司凝聚力和員工認同感及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1.主要礦產品產量指標
2022年 2023年 2025年 年復合增長率
礦產銅 萬噸 86 95 117 11%
礦產金 噸 56 72 90 17%
礦產鋅/鉛 萬噸 44 45 48 3%
礦產銀 噸 387 390 450 5%
碳酸鋰 萬噸 - 0.3 12 /
礦產鉬 萬噸 0.4 0.6 1.6 59%
2.主要冶煉產品(含副產品)產量規劃
2022年 2023年 2025年
冶煉銅 萬噸 69 85 105
冶煉鋅 萬噸 32 31 49
冶煉副產金 噸 26 27 27
硫酸 萬噸 321 320 447
3.綠色發電裝機容量規劃
(兆瓦MW) 2022年 2023年 2025年
綠色發電 148 350 900
注:鑒于市場環境復雜多變,以上產量規劃為指導性指標,存在不確定性,不構成對產量實現的承諾,董事會有權根據情況變化,對本計劃產量作出相應調整,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