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鐵資源集團新鑫公司是中國在蒙古國全額投資的最大單體礦山項目,也是蒙古國通過井下開采的最大多金屬鉛鋅礦山。
“通過這個地壓監測預警云平臺,我們可以第一時間監測到礦井每個部位的地壓應力變化情況,以最快速度找到有可能發生地壓沖擊的部位,然后根據預警部位和具體情況,指導生產部門采取針對性的防范措施。”6月21日,在中國中鐵資源集團新鑫公司地壓監測預警云平臺施工現場,該公司負責平臺建設的副總經理趙輝福指著正在安裝的預警云平臺屏幕說。
據了解,該系統是新鑫公司歷時近三年的研究試驗,于今年5月中旬正式進入全面建設階段。該系統建成后,將是蒙古國礦業生產領域首個綜合性地壓監測預警云平臺,開了蒙古國礦產資源開發領域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采礦工藝深度融合的先河,同時為解決防治沖擊地壓這個世界性難題提供了新的途徑。
據專家介紹,防治沖擊地壓是采礦工程和巖石力學領域面臨的一項世界性難題,迄今為止致災機理尚未研究清楚,成為困擾國內外眾多礦產資源開發企業的頑疾。
中國中鐵資源集團新鑫公司是中國在蒙古國全額投資的最大單體礦山項目,也是蒙古國通過井下開采的最大多金屬鉛鋅礦山。
為了擺脫沖擊地壓“只能預防,不能根治”的“硬傷”,該公司不斷強化預警監測,應用新技術實現新突破。“我們早在2019年就啟動了地壓監測系統及其應用研究工作,預計8月份將建成這套系統并投入使用。”趙輝福介紹,系統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將給礦山的安全生產和生產一線員工的生命安全再加一道“防護鎖”。
“在深部礦井地壓監測方面,傳統方法有應力、位移及聲發射在線監測系統等通用措施。”該系統研發建設主要參與人之一、新鑫公司副總工程師李航空說,“從調研分析的資料看,這些傳統的預警措施數據處理周期較長、監測結果實時性低、歷史數據關聯性差、風險預警相對滯后,很難做到科學、有效、及時的綜合性地壓災害防范”。
為了最大限度地把沖擊地壓這個“地老虎”關進“籠子”,該公司與礦冶科技集團和中鐵資源廊坊物探公司進行聯合攻關,通過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采礦工藝過程的深度融合和協同創新,攻克了多源多層次數據的分布式協同、實時異構數據解析與深化融合、風險數據挖掘與安全態勢評估等關鍵性技術,提出了建設多維度、綜合性、云服務地壓監測預警云平臺方案。
“有了這個綜合性地壓預警云平臺,大量監測和防范措施等信息數據,可以實時顯示,不僅實現了監測信息化,還實現了預警自動化。”李航空說,他們研發建設的這套預警平臺,采用基于災源辨識、風險登記、指標評價、專家評估、災害預警、風險管控的全流程運維云服務模式,為有效防治沖擊地壓災害這個世界性難題開辟了新途徑。
李航空介紹,在這套系統研究試驗過程中,他們通過大范圍、高精度定位,實現了采掘范圍應力分布情況的高效率監測。隨著手機客戶端的推出,只用一部手機就能隨時隨地進行遠程訪問、查詢和監控,使生產一線人員能夠實時掌握地壓應力變化與安全預警情況。
“這個平臺的先進性,可以用三個‘快’來概括。”項目聯合攻關的中鐵資源廊坊物探公司副總工程師沙原亭自豪地說,“一是綜合信息判斷快。通過噪聲閾值、特征參數的系統化設計,為后續震源信息計算奠定了數據基礎,能夠對地壓應力進行第一時間綜合判斷;二是自動辨識預警快。系統采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了微震信號的自動辨識和精確提取;三是防范措施應對快。有了第一時間的預警,我們就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采取針對性應對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