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財富》2022年世界500強榜單的公布,國內各大上榜企業紛紛發文宣傳,但如果真的細細品榜單,中企與真正的“500強”仍有很大差距。

從數量來看,今年上榜的中國(含香港和臺灣)公司合計145家,數量位居各國之首,榜單前5名中,3家企業來自中國,分別是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分別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而榜單前100名中,中國企業增加到35家。此次《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一共有44家新上榜和重新上榜公司,其中有14家中國公司。
從營收規模上來看,今年中國上榜企業的營收占500家上榜企業總營收的31%,也首次超過美國(美國上榜企業占上榜企業總營收的30%),成為名副其實的“營收之王”。

但從盈利來看,中國145家上榜公司平均利潤約41億美元,與自身相比有所提升,但世界500強平均利潤同期上升至62億美元,與上榜美國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利潤差距更加明顯。上榜中國公司盈利能力與世界500強公司平均水平的差距正在拉大。從利潤來看,中企是不及格的。
中企“大而不強”的現狀仍未改變!在礦企方面,該現狀也十分突出!
從《礦業界》的統計來看,《財富》2022年世界500強榜單中,23家金屬與采礦行業公司上榜(不含鋼鐵行業)。其中,中企數量16家,占比高達70%。從數量上,中礦企上榜數量完全碾壓國外礦業“寡頭”們。

從營收來看,中國五礦集團以131,800.4百萬美元的營業收入領跑國內金屬和采礦企業榜,雖然距離全球大宗商品和礦業巨頭嘉能可的203,751百萬美元的營業收入相距甚遠,但遠遠超過了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英美資源等礦業“寡頭”。

利潤方面,以位居全球前200強的中礦企與嘉能可、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英美資源以及“隱形的礦業寡頭”三井物產為例,年利潤超過80億美元的企業有5家,分別是巴西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英美資源和日本三井物產。
中礦企方面,利潤最高的為國家能源,年利潤54.521億美元,正威國際、魏橋創業、中鋁緊隨緊隨其后,利潤分別為20.107億美元、17.58億美元和13.989億美元,其余企業利潤均未超過10億美元。
依靠鐵礦石價格的飆升,巴西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賺的盆滿缽滿,其利潤幾乎和國內整個鋼鐵行業的利潤相當。
英美資源集團(AngloAmerican)成立于1917年,總部位于倫敦,其資源多樣化,在黃金、白金、鉆石、煤、賤金屬、重金屬和工業、工業礦石以及紙和包裝領域都有重要的影響。

三井物產,堪稱隱形的礦業財閥,其成立于1876年,一直扮演著“幕后推手”的角色,將自己的下屬公司以及關聯企業推到臺前,不斷地擴大著市場、資源和疆土,謀求著利潤最大化。
在鐵礦方面,三井物產擁有巴西Valepar S.A.公司(淡水河谷母公司)18.24%(另有說法為15%,待考證)的股權;三井和力拓共同擁有西澳大利亞紐曼地區的兩座礦山(西安吉拉斯礦山和羅布河礦山);三井和必和必拓共同擁有MAC鐵礦等5家礦山。
在銅礦方面,三井擁有全球第二大銅礦智利科亞瓦西銅礦的12%權益,除此之外,日本財團還擁有全球十大銅礦中的4座礦山的股權。

綜合來看,中國礦企想要走向世界,做大是一方面,做強才是關鍵!強,是利潤,也是行業話語權,在資源為王的時代,無論是中企還是中國,掌握話語權,比以往任何事都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