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亞洲礦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聚焦推動礦業國際合作,研判亞洲礦業發展態勢,解析亞洲礦業市場的增長潛力、合作空間及發展機遇,搭建礦業企業間交流、溝通、合作的平臺,并為廣大中小礦山產業鏈企業提供更為精準的服務,以落地務實的服務助力礦業高質量發展。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在致辭時表示,能源礦產安全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新能源產業所需重要礦產資源呈現爆發式增長,全球礦業投資與發展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中資礦業企業要堅持戰略指引,保持戰略定力,堅定“走出去”戰略方向不動搖,繼續深化互利共贏的國際經貿合作;礦業要實現海外礦產資源項目投資模式多元化;礦業協會等社團組織要完善咨詢服務體系,有力支撐海外礦業投資,多角度、多渠道推動中國礦業企業參與國際礦業投資與合作。
原地質礦產部部長、政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秘書長朱訓以視頻的形式為此次論壇致辭,他表示,礦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希望通過此次論壇,能夠加強中國和世界各國礦業的合作交流,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推動中國礦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會長權順基表示,在經濟放緩和全球化遭遇碎片化風險的大背景下,亞洲成為世界經濟暗淡圖景中的亮點。礦產資源領域合作是亞洲國際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亞洲各國要進一步加強合作與交流,實現共同發展。
會上,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礦業專業委員會分別與蒙古國工商會、蒙古國礦業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會上還發布了《亞洲銅金礦投資指南》。
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副會長兼礦業專業委員會會長陳必彬分析了中國礦企海外投資失利的原因,主要有專業程度不高、盡職調查不足、沒有國際化人才、沒有處理好與社區的關系,以及對基建、民情、環保不重視等,中國礦企海外投資主要有四大痛點,一是單打獨斗,規模小、力量弱、缺資金;二是礦本位思維,就礦論礦;三是法律意識淡薄,僥幸心里作祟;四是運作模式單一,“一戰到底”。他建議中國礦企在亞礦委大平臺下實現成功地抱團走出去,并致力于打造一個有資源、有理念、有方法、肯踐行的平臺。
赤峰黃金聯席董事長呂曉兆在主題演講時介紹,全球礦業并購投資格局在2020年經歷疫情后在2021年大幅回升,并購交易金額達到近九年來的新高,共計280億美元。北美繼續成為并購交易最活躍的地區,占比超過55%,其次為拉丁美洲和大洋州,分別占17%和14%。黃金在全球并購市場保持霸主地位,2021年的總交易金額為191億美元。同時投資者對新能源材料銅和鎳的興趣也在持續增加。
本次論壇為礦業權人、投資者進行海外礦產投資開發提供交流平臺和服務,相關專家圍繞宏觀經濟與礦業形勢、亞洲主要礦業國礦情與政策、礦業投融資實務、地質與勘探技術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積極推動礦業的資本化運作,倡導中資礦業企業抱團出海,擴大國際礦業合作。
來自全國大型礦業企業、蒙古國行業協會、研究機構、金融機構以及地質(礦、勘)局等百余家單位的600余名代表參加了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