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造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戰略基地,促進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礦產資源大省四川近期印發實施《關于深入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促進礦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戰略性礦產“眾籌式”地質調查、優化礦業權出讓流程等內容備受關注。9月1日,省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欄目邀請四川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謝安軍走進直播間,就《若干意見》內容進行解讀,并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
四川擁有的戰略性礦產資源豐富且分布相對集中,在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全省已發現礦產136種,查明資源儲量礦產100種,優勢礦產資源呈現出“864”的特點,即:8個礦種查明資源量居全國第一(天然氣、頁巖氣、天然瀝青、鈦礦、釩礦、硫鐵礦、芒硝、鹽礦),6個礦種查明資源量居全國第二(稀土礦、鋰礦、鐵礦、鉑族金屬、鋯礦、石棉),4個礦種查明資源量位居全國第三(鉭礦、鈹礦、碲礦、晶質石墨)。謝安軍介紹,出臺實施《若干意見》的核心目標是打造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戰略基地”,標志著四川礦業發展定位的根本性改變,四川從“資源大省”到“國家戰略基地”的使命躍遷。他表示:“我們要做實安全壓艙石,做強發展新引擎,做優發展新格局。四川富集的鋰、釩、稀土等礦產,正是新能源、新材料等未來產業的‘糧食’,而自主供給能力的提升也將使我國在全球礦產資源定價權和話語權上的被動局面得到改善。”
《若干意見》依據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自然資源部關于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意見》,結合四川實際,提出了6個部分、18條政策措施。
一是在“優化勘查布局、夯實找礦基礎”方面。深入推進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川南頁巖氣勘查開發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川東北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推動川西硬巖型鋰礦高質量勘查開發,切實提升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保供能力。力爭到2030年,四川重要成礦區帶1∶50000礦產地質調查覆蓋率達到或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支持省屬地勘單位、礦山企業自籌資金開展戰略性礦產“訂單式”地質調查,鼓勵省屬企業牽頭開展戰略性礦產“眾籌式”地質調查。
二是在“有序出讓礦權、繁榮礦業市場”方面。探索“限定最高報價+方案比選”等競爭性方式出讓礦業權。統籌考慮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保供需求和資源高效開發利用情況,優化礦業權出讓流程;鼓勵中小礦山分布集中的區域開展礦業權整合,推動礦產資源高效開發。
三是在“強化儲備利用、統籌綠色發展”方面。推動構建礦產品儲備、產能儲備和礦產地儲備相結合的省級戰略性礦產資源儲備體系,積極爭取國家在川部署建設戰略性礦產資源儲備庫。大力推進礦產品精深加工,深入實施先進材料產業提質倍增行動計劃,推動鋼鐵、有色等傳統產業老舊、低效設備更新,加快超低排放改造和極致能效工程建設。
四是在“加強要素保障、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健全以財政投入為引導、各級國企積極參與、社會各方競相參與的戰略找礦投入機制。建立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重點項目清單,將有關項目按規定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并及時動態補充調整,對重點礦業項目實行“保姆式”用地用林用草保障。
五是在“深化地勘改革、鍛造地質鐵軍”方面。堅持市場化導向、差異化發展,深入推進地勘單位事企分離和專業化整合,打造精干高效的公益性地勘隊伍。支持AI(人工智能)找礦平臺和礦山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設,大力培育礦業領域新質生產力。鼓勵省屬地勘單位和重點頭部企業積極開拓重點省份及國際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業務,深度參與全球資源市場競爭與合作。
六是在“加強統籌協調、推動礦業發展”方面。構建礦產資源探產供儲銷統籌機制,針對釩鈦、稀土、鋰、磷等我省優勢戰略性礦產資源,構建礦產品產量統計體系。以釩鈦磁鐵礦為試點,探索建立戰略性礦產資源探產供儲銷統籌發展機制,按照“以產定礦”原則,合理有序投放礦業權,實現資源開發與產業發展聯動。
謝安軍指出,《若干意見》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導向和發展思維,通過梳理戰略找礦痛點、難點、堵點問題,逐一提出破解之策。“針對礦業權圈而不采,開發利用不足等問題,我們探索‘限定最高報價+方案比選’競爭方式出讓礦業權,減輕企業資金負擔,避免因高價競得礦業權而壓縮勘查開發投入;針對礦山企業從取得礦業權到正式投產用地用林用草等審批周期長問題,建立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重點項目清單,開通審批綠色通道,縮短項目落地周期……”為推動18條務實措施落地見效,自然資源廳還將《若干意見》政策培訓納入全省自然資源系統礦政管理改革政策培訓班培訓課程,不斷完善已建立的“基層及重點礦企找礦疑難問題征集反饋機制”,并定期調度落實重點任務清單,確保各項重點任務按期高質量完成。
談到《若干意見》將如何推動培育壯大優勢產業,謝安軍表示有兩個明確的著力方向。一是大力培育礦業產業集群。統籌資源要素保障,大力發展釩鈦、稀土、鋰電等優勢產業,大力培育礦業產業集群。大力推進礦產品精深加工,深入實施先進材料產業提質倍增行動計劃,推動鋼鐵、有色等傳統產業老舊、低效設備更新,加快超低排放改造和極致能效工程建設。二是培育礦產資源龍頭企業。統籌預算資金,對符合條件的省屬重點礦產資源投資企業依法補充資本金,引導各類企業積極參與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招引一批重大礦業產業項目。支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鏈主”企業開展產業并購,培育具備全國競爭力的礦產資源龍頭企業。
而在建強人才、裝備及科技支撐方面,謝安軍表示,將深入推進地勘單位事企分離和專業化整合,打造精干高效的公益性地勘隊伍,大力引進培養領軍人才,積極培育地質隊伍青年后備人才;實施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專項行動,提升礦山開發設備綠色化、智能化、集成化水平;將重大科技難題分批納入省級科技計劃,科技廳今年已發布5個揭榜掛帥項目,預計投入科研經費3000萬元。(四川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