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礦業周刊(Mining Weekly)援引彭博通訊社報道,英國和津巴布韋正修好已經緊張了30多年的外交關系,全球對關鍵礦產需求飆升迫使這個前殖民大國尋求同資源豐富的津巴布韋簽署10億美元的協議。
6月份,英國非洲事務大臣雷·柯林斯(Ray Collins)會見了津巴布韋總統埃莫森·姆南加古瓦和其他高層領導。此次訪問是兩國關系惡化多年后的罕見會面,特別是在前總統羅伯特·穆加貝執政期間,英國對這個南部非洲國家90年的殖民統治遭到穆加貝直言不諱的批評。
柯林斯稱其訪問目的是“促進經濟增長”,能夠使兩國“雙贏”。英國駐津巴布韋大使呼應了這一說法,表示希望在農業、金融、電信、可再生能源和關鍵礦產等重要領域達成10億美元的協議。
裝機容量為30兆瓦的溫古太陽能廠確定為“標志性項目”,其他項目將很快跟進。
“英國將努力增加互利雙方的貿易和投資”,一位發言人在通過電子郵件回應問題時稱。
津巴布韋外交部發言人沒有對置評請求進行回應。
津巴布韋1980年獨立后,其與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之間的關系基本上是友好的。英國是津巴布韋的最大貿易伙伴,也是支持其土地改革和經濟發展的主要援助國。
1997年,英國拒絕為津巴布韋土地改革計劃提供資金后,兩國關系開始惡化。同年11月,英國政府在一封信中指出,其沒有殖民義務來為這個計劃提供資金。這引發了兩國關系緊張,并帶來了關于津巴布韋土地再分配的爭論。
兩年后,津巴布韋出現債務違約。2000年,該國開始沒收國家批準的農場,4500名白人農民無所適從,農產品產量大幅下降。對此,英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以侵犯財產權為由對津巴布韋實施制裁。
2024年之前,英國為津巴布韋的第十四大貿易伙伴,總貿易額為1.55億美元。
專業情報咨詢企業潘吉亞風險管理(Pangea Risk)公司非洲高級分析師扎伊納布·胡森(Zaynab Hoosen)表示,兩國重新接觸不僅僅是外交解凍,更重要原因是對關鍵礦產特別是鋰的戰略需求。“津巴布韋豐富的鋰儲量為實現供應多元化和減少對外依賴提供了現勢的機會”。
從美國到英國,西方國家都在全球尋找更多獲取關鍵礦產的機會,這些關鍵礦產是清潔能源、軍事基礎設施、先進國防系統、半導體和電動汽車電池必需的材料。
英國上個月在一份政策文件中表示,即將出臺的關鍵礦產戰略將強調建立有針對性的增長伙伴關系的重要性。
胡森表示,根據6月份公布的新“非洲方針”,其在非洲的戰略正在從傳統援助轉向以商業為重點的互利關系。“最近的舉措包括與南非建立基礎設施伙伴關系,此關系建立在鉑族金屬現有合作的基礎上,以及英國首次赴安哥拉貿易和投資代表團,英國企業彭薩納(Pensana)公司正在安哥拉推進隆貢若(Longonjo)稀土項目。”
胡森補充說,對于津巴布韋來講,好處不僅僅在于礦產外交,因為鞏固與英國的關系“提供了獲取多元化投資、擴大貿易和提升國際合法性的機會”。
改善兩國關系也符合津巴布韋上個月通過的“經濟外交”戰略,即在外交關系中優先考慮礦業、制造和農業等重要部門。
7月29日,津巴布韋外交和國際貿易部長阿蒙·穆維拉(Amon Murwira)在內閣會議上介紹新政策時表示:“津巴布韋之所以能成為今天這個樣子,是因為它擁有豐富的經濟資源”。
他說,這個南部非洲國家將不遺余力地“利用”其自然資源來獲取更多國家利益。(自然資源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