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文由天地源礦業整理,內含權威政策資訊、國內、國際礦業資訊及礦石行情,歡迎閱讀分享。
權威政策資訊
自然資源部發布礦業權申請(登記)書示范文本
從自然資源部礦業權司獲悉,自然資源部政務系統礦業權管理登記在線申報“示范文本”服務已于近日正式上線。這也意味著,今后礦業權申請人辦理礦業權登記有了規范標準的示范文本參考,申請人辦事將更加方便。
據了解,礦業權申請(登記)書是辦理礦業權登記的申請材料之一,相關內容填寫不規范乃至填寫錯誤,需要通過補正才能達到行政許可事項的辦理要求。經梳理發現,礦業權申請(登記)書需補正的情況時有發生,一定程度上延長了審批時限。
礦業權申請(登記)書示范文本是依據《自然資源部行政許可事項辦理程序規范》而研究制定。文本包括油氣與非油氣礦業權的新立、延續、保留、變更、轉讓、注銷等19種登記類型,按照標準化、規范化、便捷化的原則,對所有申請登記類型的具體填報事項填寫,逐一作出明確示例,為申請人提供了規范性的示范文本,更好地服務礦業權申請人辦事,減少補正,縮短審批時限。礦業權申請人可通過自然資源部門戶網站“礦業權管理登記在線申報”“礦業權登記申請”在填寫礦業權申請書時參考使用。
國內礦業資訊
68萬人圍觀!川西一特大鋰礦最新競價5.32億元,起拍價已翻150多倍
5月19日最新消息,據多位業內知情人士透露,協鑫已完成對斯諾威礦業99%的債權以及43%的股權收購,已然成為斯諾威礦業爭奪戰最大的贏家。
截至5月19日上午6點30,本次拍賣的價為5.32億元,相較335萬元的起拍價,已經翻了150多倍。目前,爭奪戰依舊處于焦灼狀態,參與者競價激烈,幾乎每隔幾分鐘就加價一次。
據公開信息,2021年斯諾威正式進入破產程序。隨著協鑫在移動能源領域的快速布局,獲取穩定的鋰資源,將為其提供穩定的供給、降低成本、構建移動能源生態閉環,提升市場競爭力提供有力的支撐,并為打造“電動四川”,助力四川省構筑中國鋰電產業硅谷增添行業頭部力量。
中礦資源集團稱收購津Bikita,鋰礦股權取得進展
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礦資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月16日發布公告,介紹收購津巴布韋Bikita鋰礦股權的進展。該公告提到,中礦資源集團同意全資子公司中礦(香港)稀有金屬資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中礦稀有”)收購計劃。2022年2月8日,香港中礦稀有收到賣方的交易通知、賣方同意本次交易的董事會決議和股東會決議。經各方確認,啟動津巴布韋Bikita鋰礦項目后續交割事宜。
中鋁集團將牽頭制修訂一批有色金屬行業標準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2022年第一批行業標準制修訂和外文版項目計劃通知,中鋁集團所屬企業牽頭申報制修訂的13項有色金屬行業標準項目獲批立項。
中鋁集團此次承擔的13項標準中,新制定標準4項,標準制定周期均為24個月;修訂標準9項,修訂周期均為18個月。從標準項目牽頭企業來看,鄭州研究院、洛陽銅加工、東輕、云銅鋅業分別承擔7項、3項、2項和1項標準項目制修訂任務。按照標準化對象的作用分類,8項為方法標準,5項為產品標準。從標準所涉及具體內容來看,銅相關標準3項,冰晶石、炭素相關標準各2項,氟化鋁、氟化鈉、煅后焦、鎂合金、鋁合金和鋅相關標準各1項。
據統計,本批次行業標準共計514項,其中,制定307項,修訂207項;分為重點產業鏈穩鏈標準、新產業標準、產業優化升級標準、綠色低碳發展標準、其他標準、行業標準外文版等項目。中鋁集團除將牽頭制修訂13項外,所屬企業還將參與車身用鋁合金板材、鋁合金殘余應力測試方法、預焙陽極用石油焦原料、赤泥堆場巖土工程勘察標準等10項有色金屬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國家能源集團:勝利能源煤炭產銷量年累突破1000萬噸
截至5月14日,國家能源集團勝利能源煤炭產銷年累計完成1005.2萬噸,較去年提前8天突破1000萬噸,同比增長48萬噸,創歷史新高。
山東能源集團西北礦業揭牌成立
5月17日,山東能源集團西北礦業有限公司成立大會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標志著山東能源集團整合優勢資源,推進西部開發建設形成新格局。
據了解,陜甘晉基地是山東能源集團重要的戰略轉型基地。2021年12月山東能源集團整合旗下5家礦業公司區域產業資源,成立西北礦業公司。這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的戰略需要,是優化集團管控、放大協同優勢、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必將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目前,西北礦業擁有12處礦井,規劃總產能4380萬噸/年。
國際礦業資訊
到2030年全球鋰行業投資缺口高達420億美元
到2030年末,全球鋰行業需要多達420億美元的投資才能滿足對關鍵電池制造材料的需求,而在中國以外建立供應鏈的嘗試成本要高得多。
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在一份報告中稱,從現在到2028年,該行業每年將需要70億美元的投資。這將有助于它滿足到2030年每年240萬噸的預測需求,這比2022年預計生產的60萬噸高出3倍。
該預測發布之際,歐洲和北美正尋求減少對中國進口產品的依賴并發展自己的鋰生產。Benchmark表示,這種策略可能需要大約兩倍于從亞洲強國獲得精煉產品的資金。
得益于經濟集群、高水平的專業知識以及較低的勞動力和能源成本,中國一直控制著鋰供應鏈。分析師Cameron Perks在報告中表示:“如果你希望鋰的ESG影響盡可能小,那么解決方案在中國以外的成本可能會更高。”
世界銀行:金屬需求將在未來30年激增
據世界銀行稱,在全球經濟脫碳和擺脫化石燃料的努力推動下,從風力渦輪機葉片到電池等各種金屬的需求將在未來幾十年激增。該銀行的經濟學家在周四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寫道,盡管谷物等其他大宗商品的消費增長可能在未來30年內放緩,但金屬需求仍將保持高位,“為出口金屬的國家帶來意外收獲”。采用低碳發電“意味著對銅、鎳、鈷和鋰的需求將永久增加,并最終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報告稱,金屬和其他商品類別的長期前景對發展中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中三分之二的國家大部分收入依賴原材料出口。該銀行敦促依賴大宗商品的政府建立所謂的未雨綢繆基金,避免債務積累,并在價格波動迫在眉睫時避免保護主義貿易政策。
國際鈷業協會發布鈷市場報告
鈷可持續發展組織國際鈷業協會(Cobalt Institute)最新報告顯示,去年,鈷市場同比增長22%,超出預料,預計這種趨勢將繼續,未來5年均增速大約13%。
2021年,電動汽車鈷需求量占全部需求量的34%,首次超過其他電池應用而成為最大終端需求行業。其他電池鈷應用需求量占31%,工業金屬占14%,工業化學品占11%。鈷業協會稱,到2026年,電動汽車用鈷將占到總需求的一半。




